黑潮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以及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 142°、北纬 35°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 160°;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亦称千岛寒流)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 6000 公里。 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夏季,它的表层水温达 30℃,到了冬季,水温也不低于20℃。在我国台湾的东面,黑潮的流宽达 280 公里,厚 500 米,流速 1 节~1.5 节(一节=1.852 公里/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 150 公里,速度却加快到 2.5 节,厚度也增加到 600 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 4 节,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 6 节~7 节,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 1000条长江。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 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 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 3000 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 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 100 米厚的海水降低 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 60℃! 所以说,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和能量的传递,不断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纸上谈兵",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