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课时 对数的运算【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2.理解推导运算性质的依据和过程,并会用语言叙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学会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提高运算能力.【课前导学】复习回顾1.对数的定义 log a N = b 其中 a ∈ ( 0 , 1 )∪( 1 ,+∞)与 N ∈ ( 0 ,+∞)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ab=N log a N=b.3.重要公式: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⑵log a 1=0,log a a=1;⑶ 对数恒等式;(4) log a ab=b.【课堂活动】一、建构数学:1.运算性质:若 a>0,a≠1,M>0,N>0,则(1)loga(MN)=logaM+logaN;(2)loga=logaM-logaN;(3)logaMn=nlogaM(n∈R)【思路分析】 现在我们来证明运算性质,为了利用已知的幂的运算性质,应将对数形式根据对数的定义转化为指数形式,因此需要引进中间变量,起一定的过渡作用.证明:(1)设 logaM=p,logaN=q由对数的定义得:M=ap,N=aq ∴MN=ap·aq=ap+q再由对数定义得 logaMN=p+q,即证得 logaMN=logaM+logaN(2)设 logaM=p,logaN=q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M=ap,N=aq, ∴ ==ap-q,再由对数的定义得: loga=p-q,即证得 loga=logaM-logaN.(3)设 logaM=p 由对数定义得 M=ap,∴Mn=(ap)n=anp 再由对数定义得logaMn=np. 即证得 logaMn=nlogaM.【解后反思】上述三个性质的证明有一个共同特点: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其中,应主要体会对数定义在证明过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要求:性质(2)、(3)学生尝试证明,老师指导)说明:(1)语言表达:“积的对数 = 对数的和”……(简易表达以帮助记忆);(2)注意有时必须逆向运算:如 ;(3)注意性质的使用条件:每一个对数都要有意义. 是不成立的,是不成立的;(4)当心记忆错误:,试举反例,,试举反例.(5)对数的运算性质实际上是将积、商、幂的运算分别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的运算.2. 对数换底公式.(尝试证明)说明:由换底公式可得以下常见结论(也称变形公式):① ;② ;③ .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可将不同底问题化为同底,便于使用运算法则,所以利用换底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对数的底不同的对数运算.[师]接下来,我们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对下列各式求值:二、应用数学:例 1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