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育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教具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每则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2、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讨论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讨论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 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3、整体感悟 (一)生字:论语 lún 不亦说乎 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ǎngdài 不悱不发 fěi 举一隅 yú 奕之为数 yì 辟若掘井(pì)流杵也 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兴奋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慧。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爱讨论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