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样例【篇一】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样例 场景一:中午吃面。缘的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恬的弄清的!”缘和恬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两人嘟着嘴,满脸的气愤,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缘说让欣不要与恬好,恬气急之下去动缘的调羹,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场景二:吃完午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他们喜爱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体。缘先吃完,放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缘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缘看着恬,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两人一起看起了鱼儿。 教育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逝,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片段,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从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说喧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恬想嬴得朋友的爱,欣就坐在恬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缘的话而生气,停不了缘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应付,于是场景一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师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恬的道歉是自发,她想与缘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密友。原来,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学问。【篇二】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样例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娇娇 观察记录: 在幼儿园的游戏生活中,针对孩子们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我会以“小贴画”的形式,给予孩子肯定,小朋友都很喜爱。今日离园时,娇娇的妈妈接走孩子后又回到班上找到我说:“冯老师,今日娇娇没有得到贴画,不肯回家”。其实今日娇娇一直淘气,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事,所以在发小贴画时她没得到,当时她举手对我说:“没有小贴画”,我回答说:“假如你明天表现好的话,老师就会把贴画送给你”。而此时,娇娇的反应是“不能要贴画因为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