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微课《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27 页。 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2025 版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奇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分礼物。 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几件? 生:4 件红色的,2 件蓝色的,4+2=6(件)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 件大的,3 件小的,3+3=6(件)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想解决“一共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的方法却不一样呢? 生:分成大的和小的,或者分成红的和蓝的。观察角度不同。 师:不管是分成大的和小的,还是分成红的和蓝的,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分类现象呢? 生: 师: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超市分类方便我们买东西看我们学校的图书室,美丽吗?这些书也是分类摆放的,这样更方便我们查找和阅读。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二、探究新知 师:今日老师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同意帮助老师吗?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几个同学去游乐场玩,看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生:气球。 师:我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先分类。 师:老师该怎么分类?谁给我出个主意。 生:按颜色分可以分成三类 按形状分也可以分成三类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些和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先根据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有几个,记住是按形状分哦,分完还要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