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党员学习《做最好的老师》汇报内容摘要: 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处的实质是违反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损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处走多远。 “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老师的心酸。过去的儿童由于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加之儿童的法制不健全,忽视了儿童的人文性。为了显示老师的权威,对学生的教育实行“惟命是从”,有甚者以体罚作为法宝,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损害。现在的教育呼唤文明化,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要求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苏州市长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指出“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部也出台了很多教育政策与法规,不断地加强老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这些措施却没有彻底地改变教育的“体罚”现象,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老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责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老师真的不懂法吗?痛定思痛,我们不能不反思。 “体罚”,其概念难以定论,查查有关资料,得出解释:体罚是指从损害身体的角度出发的惩处。但又觉得不确切,“体”指身体,身体包括人体的组成器官,那么精神领域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当精神受到损伤必定导致人体器官的破坏,所以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的惩处都应是体罚。何谓“惩处”,那就是以强制的措施给人以惩戒和警告。所谓“强制”就不是以学生的意愿为转移,要剥夺人的某种自由与权利。当惩处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处的实质是违反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损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处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老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处,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