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教研工作会上的发言稿 3 篇回首学习路,解锁新方法 假如说教育教学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那么教研活动就是万花丛中最漂亮的一朵。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沟通。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沟通,我在上一学年的教研路上满载而归。这个过程中有困惑,有汗水,但更多的还是收获的欢乐。 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接触七年级新教材的新手,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能够驾驭课堂,能够自信满满上好一节课的老师。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束手无策的,怕讲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在“危险时刻”,我遇到了一支为我排忧解难的教研队伍,他们有资深的老老师,还有追求上进的年轻老师。在我们这个教研团队中,他们给予指导,传授我宝贵的教学经验,让我得以成长。更庆幸的是,我们中心校的刘建明主任他加入了我们七年级教学中。经验丰富的刘主任就组织我们几个七年级老师进行小型的集体备课。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种方式,我们还是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后来慢慢的我们习惯了,而且越做越好。我们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无论是老老师,还是我们年轻老师,都干劲十足。从课件的编制到教案的编写,我们都是一字一句的,反复琢磨,最后敲定。就这样,我们经过一年的积累,慢慢的收集到了很棒的第一手材料。 现在升至八年级了,我们的教研之路仍在继续。假如你想问我如何操作的,那么我就简单的来说一下我们的实施步骤。首先我们把任务分配到人,每人一周仔细备好一节课,然后把精心准备的课件和教案发至备课群,以便大家共享。紧接着我们就是集中进行二次备课,大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把课件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更有用于自己的课堂。最后就是对课堂的打磨,针对上公开课的老师,大家群策群力,给予指导点拨,通过老师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时纠正,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任务安排的很完美,但执行起来就比较的吃力了。因为每个人都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实施这些,我们七年级备课组也仅仅落实了第一步。但别小看这第一步,就这小小的一步,我也是受益匪浅的,比如,在课件制作上摒弃了原有的越多越好的原则。力求精炼,清楚。上课的方式也更趋于灵活了,打破了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更喜爱我的课堂。最后就是公开课,我从畏惧上公开课到现在能够自如地上好每一节公开课,无论是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方面,我都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虽然我的课堂还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