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专业领域名称:计算机技术 专业领域代码:085211一、培育目标培育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进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讨论动态。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二、专业设置及讨论方向本专业领域的讨论方向包括: 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4. 计算机图形学与 CAD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10.嵌入式系统11.物联网技术12.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13.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三、学习年限本专业领域学制为 2.5 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 1 年,参加专业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 1.5 年。四、培育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 2 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讨论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 25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非学位课 5 学分,必修环节 3 学分,但一般不超过 28 学分。(2) 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育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育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专硕、学硕类型,跨不同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育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4)根据学科进展与社会对人才培育要求,可以对培育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加、学创研用结合。2、导师负责制与培育要求(1) 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怀硕士讨论生的成长,对讨论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育计划,检查并督促讨论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讨论工作。导师指导讨论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讨论、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育讨论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