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回采项目部经理事迹材料英雄本色 ——孙村煤矿回采项目部经理郑兴博事迹材料 他是肩负改革重任的“排头兵”,身兼三职却又游刃有余;他是主导系统优化的“指挥官”,灵活机智却又冷静沉着;他是破除进展阻力的“实干家”,能钻善研却又坚韧干练;他是矿井创新创效的“践行者”,勤俭持家却又从不吝啬……他用进展的眼光看世界,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了工作中风风雨雨,完成了在很多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就是孙村煤矿原机关生产部室主任、现任回采项目部经理郑兴博,一个敢打敢拼、敢作敢当的钢铁硬汉。 一次整合掌管 3 个大部室 熟悉郑兴博的人都知道,他原本是地质专业出身,最初曾在地测部、基层区队等多个岗位任职,但最让他声名远播的还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煤炭经济下行,企业推行的深化改革,在此过程中,郑兴博从单一的地测部主任升级为机关生产部室的总负责人,调度、技术、地测三大部室责任一肩挑,压力可想而知。“部门多、人员多,环节多,专业不对口,很多事没接触过,但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任务,就要尽到百分之百的责任。”万事开头难,虽然临时的不适应确实让人捉襟见肘,但郑兴博在新的岗位上却知难而进、积极作为,对 3 大部室职能进行重新梳理界定,整合地质测量、科研管理、调度监控等职能类似岗位 12 个,减员 20 余人,3 大生产部室由以前的各自为战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统一整体。而他的这种“小机关、大部室”的做法也纷纷被其他职能部门所借鉴,最终延伸出了“国有体制、民营机制”“项目部改革”“大工区制管理”等众多管理模式,成功打响了该矿机构调整、人事改革的“第一枪”。 一次评估创效 2.6 亿元 企业的最终进展成果体现在收益上,但在国有企业,却有相当一部收益用于支付各类税收,或用于履行社会责任。例如采矿权价款,超过 3.9 亿元的高昂费用历来是困扰孙村煤矿干部职工的一大心病,而郑兴博作为该矿地测部门的当家人,自打上任的那天起,这笔巨债注定就会落在他的头上。“这就像我突然之间欠了别人 4 亿元,而且当期正处于建矿以来进展最艰难的时刻,一分钱就能难倒英雄汉,4 亿元比我们矿 1 年的产值还多,就算不吃不喝咱也弄不来那么多钱。”在普通人看来,“欠债还钱”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郑兴博却不这么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职工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凭什么无缘无故落在别人手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常常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次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