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致癌的机制 【摘 要】本文介绍了癌症的严重性,分别从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产物可抑制炎症反应、病毒感染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病毒基因序列与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结合和促进端粒酶活性五个方面阐述了病毒致癌的机制。 【关键词】病毒;基因;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5)03-01132-02 《2025 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2025 年全球有820 万人死于癌症,全世界超过 60%的癌症病例发生在非洲、亚洲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科学家几十年的讨论结论得出,癌症相关风险因素很多,例如烟草、饮酒、缺乏身体活动、超重和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空气污染及病毒感染等。随着上个世纪微生物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病毒的感染可引起癌症。 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疱疹病毒科,也称人类疱疹病毒 5 型(HHV-5),其与结肠癌、皮肤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人脑胶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猴多瘤病毒(SV40)能诱导动物组织产生多种肿瘤,与人脑肿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EB 病毒是 Epstein 和 Barr 于 1964 从非洲儿童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分离出的一种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也称人类疱疹病毒 4 型(HHV-4),讨论证明,EB 病毒的感染与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胃癌、霍奇金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等密切相关;乙肝病毒(HBV)属于嗜肝 DNA 病毒科,1965 年 Blumberg 首次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并于 1975 年证实慢性 HBV 感染和肝癌(HCC)之间密切相关,目前全世界每年 20 亿性 HBV 感染者,其中 3.5 亿 HBV 携带者约 32 万死于 HCC。 1 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 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的产物主要包括:转录调节因子,负调控转录因子,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DNA 修复因子等。例如,EB 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EBV 相关胃癌(EBVaGC)和 EBV 阴性胃癌(EBVnGC)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成为致癌机制讨论的热点。王云,Leung[1]讨论表明,EBVaGC 和 EBVnGC之间 P53 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 EBVaGC 组P53 蛋白过表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