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课 夯实鉴赏基础突破一 对接题材,触类旁通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即事(景)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对接教材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作者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的手法。(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标志(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情感(1)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2)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3)抒写政治上的失意“抒怀”。(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和对世事的感慨。(4)表达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教你读诗:1.抓标志:即事。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②“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