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雨霖铃》》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 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一、字词补充:、去去:离开,重复言之,表行程之远,给人以路途茫茫之感。暮霭:傍晚的云气。执手:拉手。堪:忍受。多情:情感丰富的人。冷落:清冷,凄清。虚:白白,徒然。便:纵然。更:又。二、朗读并赏析1、播放《雨霖铃》朗诵,让学生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缠绵哀怨的离愁别恨。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萧瑟的秋天,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2、上片 分析: (1)①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如何通过写景来传情的? 参考:秋有萧索之感,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了,在雨后的凉意中,只剩下 几声哀鸣,傍晚时分也给人落寞之感。这句融情入景,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增添了离愁别绪。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中,一对情侣设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特写镜头参考:在这个特写镜头中,词人突出的是相握的手和含泪的眼。离别在即,痛苦万分,即使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诉,只好我望着你,你望着我,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寥寥数语便把情人间那种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维妙维肖地表达出来了。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的上片和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明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板书) 。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