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具备能源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新能源开发和讨论、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讨论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可再生能源开发、制冷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讨论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新能源技术、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其学科前沿及进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6. 获得高级制冷工等职业技能证书。三、学制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五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 159 学分,其中必修课 119 学分、选修课 40 学分。准予毕业学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159905669431197540254126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二)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双)、流体力学、传热学、暖通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热工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等。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七、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校内实训、金工实习等。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试验、普通物理实验等。八、教学计划(一)通识教育平台 (共 90 学分,其中必修 76 学分,选修 14 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429007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636考试2√429008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7272考试1√4190011 大学英语 137272考试1√4190012 大学英语 247272考试2√4190013 大学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