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3.知道 1 千克(kg)=1000 克(g)。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1.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3.建立 1 克的质量观念。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5.知道 1 千克(kg)=1000 克(g)。千克和克3 课时认识千克教材第 28~30 页的内容。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1.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1.感知轻重。(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2.认识千克。(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 1 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 2 千克、3 千克、4 千克和 5 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1)称出 1 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2)称出 1 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3)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4.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1)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课件演示各种秤。在生活中,人们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时都使用台秤。1.买东西。(教材第 30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1)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物品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的质量的?(2)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拓展知识。(1)理解“净含量”。出示教材第 29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