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5【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 度。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②________。2.人类③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④______,致使环境更⑤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⑥______。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⑦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⑧________的受灾体。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3.工程措施可以⑨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⑩______”灾情;反之,会“⑪________”灾情。2.自然灾害的⑫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不同时期⑬________________和⑭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 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法技巧练方法 图示法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 1965 年到 2011 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3)若乙图中发生 7.0 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方法技巧“思考”教材 P21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 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耕还湖、平垸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