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知识与中暑的预防和抢救 中暑的病因: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 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 中暑的分类及症状: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 37.5C。若及时实行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多能阻止中暑的进展。 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重度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热射病) 即体内大量热蓄积导致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无汗、高热,体温超过 40 度。 中暑衰竭(热衰竭) 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热痉挛) 与高温无直接关系,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血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引起阵发性痛苦性肌肉痉挛,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长时间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中暑的预防: 躲避烈日 上午 10 时到下午 4 时避开露天作业,或可以实行开早工等形式来合理安排好员工作息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常的 10 倍。 补充水分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 10 时、下午 3—4 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 1 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2—5 升水加盐 20 克)。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平常要注意多吃新奇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 加强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遮光防护 如打遮阳散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至少应打一把遮阳伞。 增强营养 平常可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