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八年级下册语文《回延安》教案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下册语文《回延安》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回延安》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诵读。通过朗读,可以逐步由认知生字词,深化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等。可以将朗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或范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对口读,变化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由浅人深进行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培育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全诗 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由表及里地体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有关方面的知识要点。 1.老师范读全诗。 (1)老师范读。 (2)疏通字词障碍。参照“教学设计(A)”。 2.学生初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基本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老师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明确: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 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对于“比兴”的艺术手法,老师可以适当多加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再读全诗,逐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采纳问题组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化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 (1)学生自行回想诗歌整体内容,然后思考: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 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 (3)体会:你认为洋溢于全诗中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2.问题组合二: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然后标画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 (2)请选用其他意义相近的动词来替换你所标画的动词,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诗人写过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图? (4)自读第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这一部分内容想像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5)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喧闹的场面的? (6)女生齐读第四部分,然后从中选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7)男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