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兴奋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进行数学沟通。我是来自丰南胥各庄学校的老师董艳梅,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直方图》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几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统计学”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这些内容在三个学段均有安排,教学要求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这三章内容采纳统计部分和概率部分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根据数据处理基本过程的不同侧重点来安排,分别是7 年级下册的第 10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 年级下册的第 20 章“数据的分析”;概率部分为 9 年级上册的第 25 章“概率初步”。 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 63 名学生中选出 40 名参加广播体操竞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连续性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的情况,教科书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做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以及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方法。教科书这样安排,是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从而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加教学过程”的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2)学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 (3)会列频数分布表 2.数学思考 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感受列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3. 情感态度 培育学生运用频数分布表的能力以及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4.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