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简单的数学课——《年月日》教学反思上个学期,我上了一节《年月日》的数学课,经过多次试教,修改,再试教,我发现数学课还是应该追求简洁、简少、简化,让教学语言尽量简洁明了;让教学材料的选择尽量重点突出;让教学环节尽量集中精辟。把握了这些环节信任一定能上出一节简单有效的数学课。 一、教学语言的组织不必华丽,关键在于数学本质。 华丽的语言,的确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也非常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老师可以通过自己对语言的前后搭配,巧妙运用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逻辑性,思维的严谨性,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强大魅力!但是,语言艺术毕竟不是数学老师的强项,有的时候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了数学课的主题,还不如抛去掩饰显真招,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要一语就道破本堂课学习的重点而且要话语简单,容易接受,让学生更能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来讲,越熟悉的东西越容易接受,因此用越朴实,越接近生活的的语言教学,越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样就不需要用很多冗杂的语言来解释,节约了时间,从而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的知识,这就自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案例:“年月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都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啊? 生 1:时、分、秒。 师:大家还知道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生 2:年、月、日。 生 3:周。 师:好的,大家了解的真不少!那谁还记得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呢? 生 4:1 分=60 秒,1 小时=60 分。 师:那一日等于几时?一月等于几日?一年等于几月? 生 5:一日等于 24 时,一月有 30 天,一年有 12 月。 生 6:一月有 31 天的,还有 29 天的、28 天的。 师:看来一年有 12 个月大家都很确定,但是一月有几日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那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年月日里的知识。 反思:采纳直接导入,沟通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知识,架起了时间单位之间的桥梁。 二、教学材料的选择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突出重点。 很多优秀的老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都能独具匠心,承上启下,考虑周全。因为这有助于学生从各方面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像。因此很多时候,老师为了提高学习材料的利用效率,殚精竭虑,挖空心思,希望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新授课上,更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比较简单,比较直接的例题去加深学生的印象。 案例:“年月日”教学片段。 师:二月的天数有些特别,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那它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生:我发现总是 3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