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一、(2025 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5 题。(14 分)扁担的使命① 在乡下,扁担是游走在生活边缘的一个苦行僧。它总是在最忙碌的季节受命,日复一日在乡亲们的肩上负重修行扁担是可以在偏僻的角落里孤独地存在的,属于那种十天半月、三年五载都不发一言不懂抗议的物件。② 被大风刮起的沙尘蒙住脸面了,让弃逃的蜘蛛扯满蛛丝了,它依旧处之淡然,忙时一颤一颤地按摩着人们双肩上肌肉的酸痛,闲时则兀自去咀嚼和丈量光阴的长短。③ 扁担在被主人的呼来喝去中,练出了宠辱不惊的能耐给它随便选一个地方,就能毫无怨言地安身。我家的扁担,搁置最多的地方是门后侧,还有过道和敞篷内。扁担留给我的印象,琐碎而深刻,断续而清楚。④ 地瓜地里,父亲双手握住镢把,抡起镢头,把地瓜从泥土里勾拽出来。鼓胀的地瓜从泥地里打个滚儿翻上来,被父亲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条筐。装满两个筐,拿出扁担插到筐系下,用筐绳胡乱一缠一绕,弯下腰挑起来就走。片刻前还直挺挺的扁担,在父亲起身的一刹那放弃了抵抗,像一个学会了妥协的智者,适度弯下两端。倔强的扁担,在父亲迈步前行时,改掉了惯有的坏脾气,随着肩膀的耸动一起一伏地屈伸着,给身下的肩膀争取到一松一紧的呼吸机会。⑤ 一条好扁担,即使负重时,也不太压肩膀。它用恰当的颤抖,顺滑的表面,抵消掉相当的压力。扁担的材质和打磨格外讲究。山村适合做扁担的木材,首选刺槐。⑥ 那天,外面点点飘雨。父亲用锯子、砍刀、刨子和手锛,把一根两米多长的干刺槐段从中间纵开两半。刺槐是在遮阳的地方阴干过的。晒干的刺槐木易开裂,做不成扁担。分开两半的木块,像厚厚的木板。先断去木板两端瑕疵,根据主人的身高,留长到一米七或一米八左右。再用砍刀砍薄两侧宽边,削薄木板的厚度。⑦ 砍修成型的木板,只是个雏形,还算不得扁担。只有用刨子刨平,砂纸打磨光,才可能成为扁担。父亲用砍刀、手锛一阵拾掇,再用刨子贴着木板一下下前推。若力度拿捏得好,每一次推出刨子,都能在刨顶中央的凹槽内开出一朵散发着木香的卷花。⑧ 我家的扁担,不管哪一条,都不是花瓶那样的摆设,都是响当当的负重者。一条好扁担,可以分担肩膀的重压,可以驱逐切肤之痛。⑨ 父亲一米六左右,长得精瘦。挑柴草、黄梨、山楂、地瓜、花生、肥料等,山上有的,不管在哪,他都能用扁担挑行。我四五岁前,父母去山上干农活,还常常把我、妹妹和茶饭放在两边的筐里,挑来挑去。村里的山路窄、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