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微课稿 今日,我微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杨修之死》,现在开始我的微课。 有人说“阅读名著,犹如奔赴一场盛宴,在历史的隧道口抽干、分化然后留下思索……” 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杨修的骨骸去品一品名著留给我们的味道。板书《杨修之死》 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来,同学们齐读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梳理情节,简述故事。2、会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3、能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过渡:史书记载杨修是一个聪慧之人,有诗可证: 聪慧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课件) 如此聪慧之人,曹操怎么下得了手的呢? (一)初探文本,说说杨修因何事而死? 学生看文本,回答。(课件显示:“鸡肋事件”) 过渡: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一下,同样是扰乱军心,你夏侯敦作为传令官不问清主子意思就擅自听从一个主簿的话而传令,要杀的话不应该是一人呀?我觉得更大的责任应该在他身上,关杨修什么事呢,无非就是爱讲话,多说了一句而已,既然他都罪不至死,杨修何以就罪该万死呢? 学生讨论,明确: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可见曹操对杨修早应是心存芥蒂,怨恨已久,找不到机会而已,现在正好撞在枪口上,早磨好刀刃等着呀! (二)跳读 概括插叙事件小说当中还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的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在文本中找出相关词语来说明。学生例举事例(课件显示) 过渡:有人说杨修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不论是谁的责任,似乎争论点都集中在这两人的性格上,到底这二人是怎样的人?《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些事件,我们不妨就事论事,看看他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看法。(课件) 读了 ,我觉得杨修是一个 的人。 老师板书: (四)还原历史真相 就小说解读而言,修之死。从历史上说,恐怕有修的咎由自取,也有操的嫉贤妒能。但正真的原因应归结为政治斗争。历史上曹操以爱才著称: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比如贾诩,以前是张绣一方的,后来随张绣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再比如文武双全的张辽,以前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也被曹操吸收进自己阵营里,成为曹操手下“五虎良将”之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