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1.3《比较万以内数大小》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授课老师】 【教材分析】例题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情境图中的素材十分丰富,涵盖了数的大小比较的 3 种情况:一是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二是最高位上的数不同,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是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要看次高位,次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否则继续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教材不再借助直观,而是注重借助学生的沟通呈现比较方法的道理,如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时,借助中间数的计数单位比较,说明位数多的数大的道理(940 是三位数,不够一千; 1899 是四位数,超过 1000); 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时,以最高位上计数单位的个数比较,说明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的道理,进而为第三种情况的比较作好铺垫; 第三种情况则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由比较,同时根据具体例子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刚刚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他们已经掌握了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本节课应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培育学生的迁移能力。多样化的素材,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体现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增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尝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 10000 以内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和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为新课做好铺垫,并顺理成章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