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表 5 篇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实践建构 品德教育,重在让教育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道德并化为行为,才能让品德课教学正真走进学生的心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表 5 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表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进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纳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纳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老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老师特别要鼓舞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动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老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动,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老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制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加、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加”,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加”,是指学生的参加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加;“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