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8 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 21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掌握课后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人物语言的精妙。 3.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指导生读懂故事,品味的语言之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指导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初步培育生的文言预感; 能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理解内容。 一、谈话导入。 1.导语: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都是用普通话也叫白话写的,叫白话文,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姓木昜人家的儿子)师:你父亲姓————王,你是—————董师父亲姓董,董师就是——————(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在生第一次接卝触文言文的时候建立初步印象。通卝过课题的分析让生知道应该如何去读懂文言文。)二、疏通课文 (一)反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确朗读的节奏,建立初步的文言语感。 1.生试读,师指导正音。 2.指名读,生评价,师再给予朗读基调上的指导。(本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很有趣,不能读得太严肃、太古板。)3.生再读,师给予指导。(文言文朗读要做到“眉清目秀”——语速不能过快,语调要有高低变化,语气要符合人物身份……)4.指名读,生再评价; 师引导,明确朗读节奏,要求在标注。 5.男女生赛读,强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初步渗透古今词义理解不同的意识。 6.再次齐读课文。 渗透学卝法: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复诵读。因此这一环节,就是想通卝过一遍遍的朗读,让生能把课文读通,而且读出韵味。在这个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生不仅实现了朗读的提升,也对古文的意思形成了一个笼统的模糊的印象。)(二)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第一句:梁国木昜氏子九岁,甚聪惠。 1.谁来用现代的话说说?2.加黑的字(甚、惠)你是如何理解的?渗透学卝法:借助注释帮助理解。 3.强调“惠”的理解并指导书写。 第二句:“孔**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谁来说说这个句子?2.指导理解“乃”“诣”。 3.“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孔**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