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 11 购物节看网购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完善从双 11 购物节看网购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完善 摘 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速进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网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而我国相关法律在这些方面还没有及时作出调整本文通过对近期热议的淘宝双 11 狂欢节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基础为完善网购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双 11 购物节 网购 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胡逢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讨论生,讨论方向: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03-071-02 不知从何时起,光棍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节日。随之而来的也是商家们的舍命吆喝。而在日益兴起的电子商务领域,各商家也没有错过这个吸进的好机会,淘宝更是把光棍节作为自己的双 11 购物狂欢节。愈演愈烈的双 11 更是屡创新高。去年 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支付宝数据显示,全天订单数达到 1.058 亿笔,为淘宝网全网带来 191 亿元销售额。其中,天猫销售额 132 亿元,淘宝销售额 59 亿元。而在今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其双 11 促销的支付宝总销售额 350.18 亿元。在活跃交易省份排名中,浙江省位居榜首。 网上购物日益兴起,不可否认的是,它方便快捷,丰富廉价的优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是,由于是新兴行业,法律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在网购中的一些法律问题也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双 11 狂欢节中更是暴露无遗。 一、双 11 购物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一)先提价后半价,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本次双 11 购物节中,天猫号称全场五折,然而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很多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很多商品在双 11 前一天出现了“涨价潮”到了 12 点之后又变为 5 折。这种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在此次购物节暴露出来后却遭遇了网络上的一片骂声。依据我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商家的打折依据应严格根据其 15 天内所销售的最低零售额为基准,“先提价再打折”实属虚标原价行为。 (二)付款成功后被强制退款 双 11 购物节中,很多商品是要用抢的。因为商家参加活动的商品数量有限,很多买家都是守在电脑前,等到 12 点活动开始后开始疯狂抢购。然而,拍下的商品被强制退款了。退款类型是“卖家已发货,买家未收到货,全额退款”或者是提示称“部分订单出现异常”商家解释称该商品已经无货或者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