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_ --------------------------------------- 从应用题教学的进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低,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假如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在平常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育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而且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另外,题目是以书面语言呈现的,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认真。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明朗了。因此,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并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老师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题方法,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老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并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例如教学 “求两数相差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老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即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由此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既培育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进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答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