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铺镇小学语文经验沟通研讨会六十铺镇车站小学 李冬梅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舞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进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吵,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宽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是很关键的,作文指导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作文的基本内在动力是激越的情感,作文指导自然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巧妙发挥情感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从而把人的这种天赋作为吸收与释放生活的能源。由此,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是可见可触的目标和现实。 那么,作文指导怎样发挥情感的天赋,促成学生写作的良好状态呢? 1、置身情境,酝酿情感。人的情感有时会处于静止和钝化状态,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后,往往就看不出写作的价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在这种状态中,肯定难有写作的激情,也很难写出好的作文。此时,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设身处地激活写作情感,写作欲望就会得到激发。其方法就是要心志专一,深化领悟命题内容、要求和意图,然后调用、酝酿与命题内容一致的情感因素,通过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现于脑海,使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件一起涌上心头,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引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