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巧用转化 解决问题》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以及初步了解不规则物体容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圆柱体积知识的拓展。通过把矿泉水瓶中的“无水部分”转化为圆柱体,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体会转化思想。它是对小学阶段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概括、总结。意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最后的回顾反思部分,是对转化思想的适度抽象概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等规则物体的体积,但是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不规则的,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以及:怎么将不规则的瓶子转化成规则的?这都是学生的困惑所在,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学生通过喝水、观察、讨论、测量、计算等活动,由呆板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转化、推理“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不规则物体容积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并正确算出不规则物体容积。 3、通过练习,会灵活运用“转化” 思想解决问题。 评价任务 1.能把一满瓶矿泉水,喝掉一部分,喝到适当的部分,和同桌讨论、并说出“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的方法。 2.根据实际,测量出所需数据,并计算出瓶子的容积。 3.用“转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三个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3 分钟) 活动一(1 分钟) 1.谈话引入新课题。 师:天气热了,渴了大家喜爱喝点什么?喝的同时有没有观察过瓶子? 活动二、复习旧知(1 分钟) 1.(复习内容:圆柱的体积。) 大家对容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掌握的真好!? 2.圆柱的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怎么求? (板书:解决问题) 1.学生分享。 2.学生抢答。 3.学生思考。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圆柱体积知识,为接下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