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作者:杨志琴 袁昌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是落实新课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导情、激趣――创设数学情境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数学是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数学与具体问题的桥梁,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促进全体学生的参加。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感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出积极主动探究的求知欲望。 为此,老师可依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如苏教版第一册“认位置”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在新课开始时创设生活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尤为关键。“教室就是老师与你们共同的家,想把这个家变得更美丽吗?”“那么怎样摆放教室中的物品才能使教室变得更让人喜爱呢?”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这样学生在装扮教室的活动中会表现活跃,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参加度高。 二、培育问题意识――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 要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尺。 1.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现实的情境里提炼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讨论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进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老师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育学生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可联系本校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