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育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育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摘要: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 关键词: 培育; 课外; 阅读能力; 兴趣; 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25)02-0124-0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课堂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学的惟一形式,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内与课外融通,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基本规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做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 2-3 部名著”。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在新课标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培育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这将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对学生的读法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以语文课堂为契机,培育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培育浓厚的读书兴趣,可以消除紧张心理,抑制阅读过程中的疲劳,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从而使感知更清楚,观察更细致,认知更深刻,想象更活跃,记忆力更牢固。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老师就要善于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讲活,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每学完一篇课文,老师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比读。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有节选,老师在讲这些节选章节时,抓住节选精彩内容,设置故事悬念,引起学生探究心理,从而自觉地去阅读这些小说。再就课堂内容,延展到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精华所在,让学生勤摘抄,制作阅读卡片,摘类编,积累不同类别的语言词语,并随时列提纲,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