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肃 省 金 昌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中 语 文 《 咬 文 嚼 字 》 导 学 案 4 新 人 教 版 必 修 5编号: 励志语言:“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课题:咬文嚼字 时数(第 周第 4 课时) 班级: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2、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合 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互动与展示理清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 8 个自然段。①②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③④⑤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⑥⑦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⑧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5)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学习难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首先,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其次,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自学与诊断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