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新政背后:遏制逐利倒逼教育回归?如何保证供给?]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学前教育既是相对开放的领域,供需又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备受资本的关注。根据新政策的要求,政府可能将代替市场承担大部分办学任务,以解决供需矛盾。 《财经》记者袁建胜相惠莲|文朱弢|编辑 11 月 15 日,一条学前教育新政猝不及防。“民办园不准上市”;“未来营利性幼儿园占比不超过 20%”,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法律规范进展的若干意见》于当天晚间发布,资本市场以暴跌加以回应。 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企业,曾因虐童案件备受关注的美股“红黄蓝”,当晚跌幅扩大到 52%触发熔断。11 月16 日港股多家教育公司紧随其后,跌幅超 10%,23 家 A 股 K12教育概念股中,11 只股票价格下跌。 倒逼学前教育回归? “新政策的出台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说不上很突然。“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对《财经》记者说:“几个月前的‘送审稿’已经透露出类似信息。” 8 月 10 日司法部发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其内容大幅度修订后,明确禁止集团化办学的企业和机构以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这正是目前港股已上市的教育企业主要业务模式,8 月 13日开始港股教育板块持续三天集体暴跌,单只股票最大跌幅超过 50%。 “新政策的规定更彻底——学前教育领域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机构,都不能进行资本化的操作,可以确定的是,经营幼儿园实现上市的道路,已经完全走不通了。”王磊说。 触发近两年学前教育大规模资本化的,是另一项影响广泛的政策——二孩全面放开。出于对新增人口红利的乐观预期,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学前教育本身既是相对开放的领域,供需关系又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备受资本的关注。 21 世纪教育讨论院院长杨东平此前对《财经》记者说:“幼儿园学位始终处于紧缺状态,二胎政策放开之前就缺。它过去不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概念里,因此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市场。” 2025 年左右入园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学前教育行动,目前已经进入第三期。“近十年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很难,虽然要求以公办园为主,实际上在大多数地方还是做不到。”杨东平说。 2025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5-2025 年)》中,也确认和鼓舞市场作为重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