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教学目标: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沟通,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准备: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如果是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11哈哈12、学生沟通汇报。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别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认真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 1 格、第 2 格、第 3 格、第 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 1 格、第 2 格、第 3 格、第 4 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 4 格和右边第 4 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 1 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假如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讨论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老师予以鼓舞。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