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10 月 30 日——11 月 1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名家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 9 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 5 个报告,专家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令我深深的折服,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到底缺失了什么?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一、在教材使用上得到制造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讨论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二、为理解而教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制造,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课堂也是因为有了老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因此变得精彩。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实行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反观我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思考, 把结论在课堂中很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结论去模仿练习,看似学生也掌握了,其实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每堂课就会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解题方法和结论,一味模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自主探究、多动脑、多动手的活动过程。三、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名师的课堂老师善于发挥倾听、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