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讨论开题报告题 目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老师指导策略讨论课题讨论涉及的科目 :小学语文一、课题讨论的背景和意义(一)讨论背景 1.进展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行,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进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目前现状 小学阶段,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对“习作”两个字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高不可攀而产生的畏惧心理。老师思想上重视不够,对习作起步阶段的要求把握不够准确,指导策略匮乏,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学生或因老师要求的条条框框产生畏难情绪;或因字词障碍、积累贫乏、不善观察、没有体验、缺乏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等原因对习作失去了兴趣;或因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造成学生在习作开始起步不好,习作水平低下,形成语文学习的死角。习作成了学生难以打开的心结。这种现象令人堪忧。据调查,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知写什么”“该怎样写”;语句不通、啰嗦;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缺少描述性语言,比较笼统,描写不具体;出现语法错误,不会用人称代词,标点符号不会用等问题。而日常的阅读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注重对课本作品的指导,注重的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固定的教学程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程序进行学习,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受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限制,缺乏阅读和习作的相互迁移,缺乏对学生生活经验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指导,较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习作能力的提高。(二)讨论意义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需要慎重对待。为了改变作文现状,切实提高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把学到的各类知识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见闻感悟综合地体现到写作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尝到成功的甜味,“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