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讲述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建国五十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同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的,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上三种制度是在长期的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做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我国的民主建设也经历过挫折。“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确定了加强民主、健全法制的方针,社会主义民主又重新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我国宪法中规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国家今后的一项根本任务,民主法制建设开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它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是密切相联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率先得以成功运用。我们坚信按照这一伟大构想,在不远的将来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与现实可能性的高度灵活性,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的经典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