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策略※第一部分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一)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基本要求: 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意义 1、汉语拼音学习是儿童语文启蒙教育的第一课,汉语拼音教学也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 2、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小学生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纠正方言方音,从而起到正音的作用。 ※第二部分 汉语拼音教材编排的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 13 课。每一课除了应学习的字母和音节外,还编排了情境图、短语、句子和儿歌,并安排认识 70 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纳了多种方式体现出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1、综合性 (1)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和学习内容有效整合在一起。 继承人教版教材的优良传统,本套教材的拼音部分所配的插图,大都是既提示学习的内容,又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教材中的情境图,一是有利于学习拼音,二是有利于培育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进展儿童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 (2)把学拼音和识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拼音教材中,从第 3 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直到 13 课,课本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陆续出现了词、短语和句子。这部分内容所有的音节都是学生已学过或刚学过,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拼音,熟练拼读,而且能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学生掌握拼音的过程,不单单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过程。这样扩展汉语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3)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从学习声母开始,每一课都编排了一首儿歌。这样,不但可以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拼音,还可以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言积累,使学生及早获得成就感。在儿歌的选择上,不但注意儿歌语言进展的价值,还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及价值观的培育。 2、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