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尽 铅 华 见 实 效 ——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许多老师的共同追求。本文试从推敲“文眼”,品词琢华章;凝炼提问,四两拨千斤; 以读为本,千遍也不倦; 优化练笔,情动而辞发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一些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课堂上, “新招”、“创新”层出不穷,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生字新词走马观花式检查一番,没有落到实处;色彩绚丽的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沉醉其中,乐不思“读”,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目标搁置一旁,跟着感觉走,教到哪就到哪;教学重点浮光掠影般讲解一番,课外延伸迫不及待“登台亮相”,本末倒置;逐句逐段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费时费劲又低效……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似乎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话题。笔者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推敲“文眼”,品词琢华章叶圣陶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古人也有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要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也就是“文眼”处,在咬文嚼字中推敲作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草船借箭》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提到诸葛亮的“笑”:这篇文章几乎没有提示语,仅有一次是描写诸葛亮笑着说,然而这一“笑”,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你从这笑中读懂了什么? 生1 :这是讥讽的笑。诸葛亮此时是在嘲笑曹操因为生性多疑,使他借箭成功。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手下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一切诸葛亮早已了如指掌。生2 :这是胜利的笑。周瑜嫉妒诸葛亮过人的才能,让诸葛亮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还立下军令状,企图用这个阴谋来害诸葛亮,拔掉这颗“眼中钉”。他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没想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在笑谈中草船借箭,如期交箭。生3 :他是在笑自己深知鲁肃为人。他明明知道鲁肃是周瑜的部下,却请鲁肃帮忙,还让他保密,不让他告知周瑜,那是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又顾全大局。生4 :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料定自己必定能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