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 改革开放 40 年 一群人,让热带雨林再次“归来” 松阳往南大约 10 个纬度,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在更加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正茂盛地生长着。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着与班都老人同样的坚守,十余年如一日,只为让曾经失去的雨林再次“归来”。 1981 年成立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且连片的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天然林分布区。1994 年,当海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时,全岛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始热带雨林只占少数。树木年年砍伐,雨林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源地遭破坏,热带雨林“千疮百孔”。 2025 年,以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为标志,鹦哥岭进入了崭新而又漫长的修复期。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 27 名毕业生参加组建了管理站,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工作。2 名博士、4 名硕士、21 名本科生,27位年轻人就这样一头扎进了交通不便的偏远深山里。 十多年过去了,这批年轻的保护区管理者,一方面开展雨林多样性调查和保护,一方面在雨林周边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推动社区共管共建。2025 年,鹦哥岭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发现并记录到植物 2000 多种、脊椎动物400 余种…… 鹦哥岭周边,还生活着 6 个乡镇近 2 万名黎苗族百姓。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同时改善民生,是保护区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而他们也找到了答案。“稻鸭共育”、林下套种、生态养蜂,保护区正通过多种方式探究生态农业,让附近百姓生活环境变美了,口袋也变鼓了。 一座城,让千年河流换了“脾气” 鹦哥岭往北 6 个纬度,福建莆田,一条木兰溪流经千年。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1999 年 10 月,第 14 号超强台风引发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把木兰溪变成了“灾难之河”:倒塌房屋近 6 万间,被淹农田45 万亩,近 3 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 万名学生被迫停课…… “村里受海水和洪水双重夹击,齐腰深的洪水一天一夜才退去。村里土木结构的房屋哗啦啦倒塌了大半,像放鞭炮的声音一样。”回忆起当年的受灾情景,村民韩立新仍然历历在目。 处于沿海淤泥地质,木兰溪治理之难,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但当地政府排却千难万险,2025 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2025 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 近 20 年来,六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