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临夏县土桥中学生物组 执笔:赵正祥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提交我校赵正祥同志申报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25 年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报告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二、主要讨论目标和内容 三、课题讨论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四、讨论计划(分阶段计划) 五、课题实施保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老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从而偏离了农村实际,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与学生学习的实际不符。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操作性等。加强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出发提高成绩和素养的措施,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它主要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本课题所讨论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指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整合三部分资源,使其能够进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进展科学探究能力、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资源。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 internet 上的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