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有哪些]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一直觉得应该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因为预习能力是一人终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当然更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的资料,希望大家喜爱! 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一、构建整册知识结构图 低年级时,可以由老师或家长帮助孩子把整册知识划分成几个大的模块,把相同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分到同一个模块中,形成知识结构图,高年级则由孩子独立完成。之后,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结合课本每一个信息窗进行细化,细化到自己觉得无法再细化为止,这个知识结构图就丰满了,而我们自己头脑中也对本册知识有了一个明晰的了解,在后面的学习中,这就像一个树干,剩下的都是在每个枝干上再添枝加叶了。 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知识点,除了掌握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把它画到整册知识的树干上去,同时也把它归到更大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去,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要先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环节的预习,建议实行列表的方法,也可以是知识树的形式,总之,要在头脑中有个清楚的画面,让自己随时能提取出上课时所需要的知识。这个环节就是树枝,树枝长多长、长多粗跟树干关系很大,也跟你是否给了树枝部分足够的营养有关。 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三、知识迁移式预习 在预习每个信息窗时,先阅读信息,再提出问题,然后根据之前探究新知识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或模仿计算等各种方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看起来像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环节,不同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若遇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解决、可以询问家长解决、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解决,也可以做好标记先不解决,把问题留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和同学一起去探究。当然,若是自己很轻松地解决了,那么课堂上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同伴分享,这样的孩子除了能在别人分享时获得更多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分享提升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高度,让大脑进行了深化思考,与什么都没想直接进课堂整节课都是在接受式学习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这个环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二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 这便是树叶部分了,枝干都长好了,树叶需要一点点去添加和生长。 小学数学预习的策略四、选择有价值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