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最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进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进展。结合小学生身心进展的特征和智能进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究、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进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老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量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沟通等能力的培育。 (三)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 (1)目的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往往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小学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乐学,活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进展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的进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形式不同。数学科学中,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的定理和法则往往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而是借助观察,通过一些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学校数学必须从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学生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可以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纸片,并撕下三个角拼成 180 度,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