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超越狭隘的课程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化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2.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客体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探究和意义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开阔化学老师的教育视野,转变化学老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激发老师课程开发的能动性和制造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进展与教育理念的改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老师首先通过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应用价值结合起来。通过老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使学生转变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以致可以使学生自己激发学习动力。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注重进展个人的主动性、独创性和责任感,教育培育出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进展的人。 通过对上述教育思想的分析,校本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充分进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全员参加”的合作精神。(3)教育公平的理念。(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三、新课程下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进展需要。化学校本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进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仔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所编著教材真正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它强调校本课程的实施,应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表明:校本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校本课程编订有有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以达到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 2.化学校本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有用化。化学校本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