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日本人工智能

日本人工智能_第1页
1/13
日本人工智能_第2页
2/13
日本人工智能_第3页
3/13
日本人工智能 在中文科技媒体的世界里,日本的人工智能产业就像是“薛定谔的 AI”,有时候它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有时候又会被拎出来吊打。 确实,日本在这两年的全球人工智能热中,似乎并没什么多少存在感,以至于看起来像一个“没落的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中美”。 那么,日本是真的在人工智能领域无所作为了吗? 并不尽然。其实,当中国还在为 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概念搞得晕头转向之际,日本也在科技创新闷声发大财。比如 2025 年,日本 NEC 公司就将 AI 引入了新药研发,短时间、低成本地发现了一种可以治疗肝癌和食管癌的疫苗。而中国的创新药物,目前还停留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优化合成的思路,还有部分属于仿制药。 这么说并不是在妄自菲薄,而是希望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在 AI 技术上并不逊色,是不是也能利用人工智能,为制药产业另辟蹊径呢? whywhohow 其实利用机器来开发新药,也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1981 年,美国《财宝》杂志就对计算机辅助的药物发现进行了专题报道。到了 2000 年,利用机器人进行“高通量筛选”已经被用来快速测试数百万种化合物。 可惜的是,过去二十多年的计算机、大数据等基础条件都不够成熟,并未能真正解决研发流程的低效问题,因此进展缓慢。 不过,现在人类世界早已拥有了足够的算力,包括商业云服务,并且拥有大量数据来训练算法模型。那么这次,AI 能取代计算机在新药研发领域大展拳脚吗? 我们不妨从日本 AI 制药的故事说起。 首先来回答几个问题:用 AI 研发新药这件事,为什么做?谁来做?怎么做? 首先,对于任何国家的医药企业而言,新药研发都是一项不菲的支出。据日本制药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每种新药研发大约需要 10 年时间,所耗经费高达 1200 亿日元。即便如此,成功率只有 2 万至 3 万分之一。而人工智能则能把新药的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而费用则有望减半。 加上日本老龄化不断加重,医疗需求大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靠人工智能来驱动医药产业转型,加快更有效的新药问世,就成了绝对的“政治正确”。 那么,由谁来做呢?2025 年,日本政府就打造了一个讨论联盟,帮助国内公司和机构使用日本 K 超级计算机,来提高药物发现效率,日本 70 家制药厂商和 IT 相关企业都参加其中。 其中就包括了 Takeda、Fujitsu、NEC、京都大学医院、日本理化学讨论所,以及提供临床资料的日本国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日本人工智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