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問題行為輔導策略 (一) 學習困擾的行為層次、線索表徵、原因分析輔導策略 行為層次可能之線索表徵 可能之原因分析 輔導策略 層次一: 1.某〔些〕科目先天學習能力較低。 2.某〔些〕科目學 習基礎 較差。 3.某〔些〕科目缺乏興趣1. 某〔些〕科目之上 課 不專心,注意力 散漫。 2.上某〔些〕科目之課精神不振,常打瞌睡。 3. 上某〔些〕科目之 課不守秩序,常捉他弄其他同學。 4. 某〔些〕科目之學 業成績低落。1.某〔些〕科目先天學習能力較低。 2.某〔些〕科目先前學習不順,導致銜接困難。 3-1.教師材教法引不起學生興趣。 3-2.家長的鼓勵、關懷較少。 3-3.貪玩,睡眠時間缺乏。 3-4. 想引起別人注意 和關心。 3-5. 被動,不能主動 學習。 3-6. 成績表現不佳, 意志消沉,學習興趣低落。 1.對某〔些〕科目實施個別教學,協助了解先天能力,並引導 多 方面發展專長,建立建全的自我發展。 2.對某〔些〕科目實施補救教學。 3-1. 藉教學媒體、小組 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3-2.協助學生訂立「自我契約」,以提高學習興趣。 3-3.教師教學方法活潑 、多元,提高學習興趣。 3-4.結合家長關懷,鼓勵學生的學習。 3-5.加強教室管理,落實巡堂制度。 層次二: 不懂學習方法,沒有學習計劃,學習 習慣欠佳。1.學習時強記死背,囫圇吞棗。 2.背參考書,做參考書習題。 3.抄襲別人作業。 4.平時不努力,臨時開夜車。1.學習方法不當,只重記憶,不思理解 2.教學方法單調,師生缺乏互動。 3.仰賴參考書整理,不求理解教材內容 4. 作業量太重,無力 完成。 5.不會擬訂、安排學習計畫。 6.〔請同時考慮層次一之原因分析〕1.學科教師應先教學習方法,再教教材內容 2.運用開放性的發問技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3.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善用「小老師」協助學習。 4.酌減作業份量,並多 樣化作業內容,提高學習興。 5.輔導學生擬訂預習特質。 層次三: 1.對某〔些〕科目學習有厭惡感,或 對某〔些〕老師厭惡 2. 對某〔些〕 科目產生考試的焦1-1.某〔些〕學科成績與其他科成績差距懸殊。 1-2.批評老師。 1-3.成心跟老師作對 2-1.某〔些〕科目考試時,容易緊張,偶有臉色發青,四肢發抖現1-1.〔請參考層次一、二〕的原因分〕 1-2.厭惡考師的教學方法及態度。 1-3.〔請再參閱師生衝突層次一〕。 2-1.考試成績不佳,害怕不當的處罰〔含教師的公開侮1-1.協助了解性向、多方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