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地理考试重点 浅析高考地理考试重点 命题指导思想仍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范围转变不大,考查的学问内容均包含在新、旧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范围内。如旧课程教学大纲的考试内容的转变,只是在世界地理部分删除了“民族、语言、宗教”,在中国地理部分删除了“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考试范围略有缩小。 试题的呈现形式仍以学科内学问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从2025 年文综试题的特点看,综合试题中学科综合学问的交融和连接更加自然,学科间综合与渗透不断增添。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学科内综合复习仍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还应结合跨学科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考试说明》中,政、史、地三科的内容比例仍“与中学阶段课程准备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即意味着 2025 年文综试题政、史、地三科的分值比例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 继续明确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 地理基础学问是地理的学科的基础语言。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数据、空间位置;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特征和差异等地理基础学问是形成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除大纲要求的基础学问外,考生还应特别关注和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如欧盟的扩大、三峡工程的截流、我国新列入联合国“人类遗产清单”的人类遗产等。 地理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对地理概念和对“地理语言”——地图的理解和运用。对地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区分和运用是考查地理概念的主要形式。《考试说明》中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沟通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地理学科中,理解、分析地图和各种地理图像、图表,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是区分考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对地理运用能力的考核主要注重对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即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理论和观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推断、归纳、推理,恰当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考试范围突出对地理学科基础主干学问的整体把握。 如地球和地图、地球上的.大气、陆地水和海洋水、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爱惜、工农业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