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授课建议]1、自然地理的要素2、自然要素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进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3、生产功能 4、平衡功能5、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环境整体性表现的的例子 [深度探究]1.河流径流量减少对河流下游有何影响?提示: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土壤盐碱化;水质变差,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等等。2.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3.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7、自然带的形成8、自然带的类型9、自然带分布的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带:↓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土壤:沿海――→内陆[深度探究] 1.分析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分布特征提示:(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2)这种分布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