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_第1页
1/32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_第2页
2/32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_第3页
3/32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着第一章 概述习题 1-01 计算机网络的进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进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对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假如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讨论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纳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纳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纳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 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 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 10%甚至 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纳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 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讨论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 1965 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讨论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讨论。英国 NPL的戴维德(David)于 1966 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 年 12 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