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活动心得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怎么写?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的圣诞节地位相类似。但与其他西方节日不同的是,春节蕴涵着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下面是由我带来的有关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5 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1 步入严冬,街上的雪花飘飘洒洒,树上的“白棉被”越捂越厚。出行的人紧裹着棉衣,脚步也愈发匆忙。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把红枣、薏米、莲子、花生、大米、小米、各种喜爱喝的食材掺到一起熬煮,喝完寓意着温和、吉祥、健康、圆满的腊八粥,距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记忆中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因为距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过年的气氛就更为深厚。外出求学或者务工的青年人陆陆续续回到家。家里要来个彻底的大扫除,擦灰尘,贴窗花和年画,以迎接崭新的一年 春节的喧闹要持续到元宵节,这天要吃汤圆,象征着团团聚圆,甜甜美蜜。胖乎乎的汤圆躺在碗里,既美味又可爱,让人不禁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好。 记忆里的春节是那么喧闹,既有烟花爆竹烘托过年的气氛,又有很多平常吃不上的美味佳肴可以享用。每个人都特别期盼。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每一天都像过年。同时由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增添,越来越多的地方提倡过年过节不再燃放烟花爆竹,有人认为如今的过年缺少一些“年味儿”。尽管如此,每到春节接近,仍旧可以看到大批游子千里归乡共团聚。一年又一年,人们对春节的向往,对家的眷恋,没有丝毫减弱,中华儿女向往团聚、期盼美妙生活的愿望没有丝毫转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过年,承载着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寄予着中华儿女的美妙期盼。“年味儿”不仅不会消逝,反而历久弥新。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2 过年,是一种味道;过年,是一种美好;过年,是一种寄予……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在匆忙逝去的岁月里,始终不变的是温和如春的亲情。即使舟车劳顿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年与亲情相接,年与希望同行。 灶台里的火烧得正旺,锅里蒸着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整间屋子里充满着蒸汽。母亲趁着蒸汽擦拭着玻璃,我从温柔的被子里困难地钻了出来,拿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一块一块地揪着吃。“这一锅馒头蒸得好,吃了饭,给你爷爷送几个馒头,回来把家里整理整理。”母亲开始了她的碎碎念,但手上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