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多滋多味”的数学课堂_ --------------------------------------- “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数学课堂”应该干什么?“数学课堂”应该怎么样?……这是每位数学老师必须面对、思考,并且最终必须自己作出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我一直苦苦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数学课堂,努力使学生把数学学得 “多滋多味”。现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阐释我对“新课堂”的粗浅感悟。 片断一:数学广角—— 搭配问题 多媒体出示:牛奶、豆浆、蛋糕、油条、饼干。(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选一种) 师:我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生(通过实物图片进行拼摆得出):6 种。 师: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吗? 生 (文字描述):牛奶分别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豆浆分别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 师:还有没有用其他方法表示的? …… 感悟一:数学课堂不能缺少“数学味” 数学之所以为“数学”,是因为它有数学味。透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求全,教学内容求广,教学手段求新,人文提升求高……然而,数学课堂往往不求数学的本质——数学味。案例中,没有烦琐的要点分析,没有机械的内容概括,更没有无意义的逻辑演绎,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实践。可以感觉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满足于让学生做一些感官的描述,而是逐层深化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个生活原型进行观察和提炼,不仅使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感官描述(具体的事物)——文字表达(自然语言)——符号表达(数学语言)”不断数学化的过程,而且使并非具有鲜亮数学特色的教学过程具有浓厚的数学味。 片断二:比的意义 师(出示下图):选出你认为最美的长方形,并给它们作上标记。 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 2 号、4 号和 5 号长方形。 师: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这样一个类似的实验,而评选的结果与我们的选择竟惊人地不谋而合。那么,这些长方形为什么会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呢?其中的神秘到底又在哪里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日的学习。 师:根据经验,你觉得一个长方形美不美,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 生:跟它的形状有关。 生:最好不要太瘦,也不要太胖,比如说这里的 1 号和 3 号长方形。 生:我觉得长方形美不美,与它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 生:似乎跟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有关。 …… 师:确实,长方...